首页

搜索 繁体

民国小百姓 第28节(1 / 3)

春妮弹他一下脑瓜嘣:“是姐姐我没给你吃饱还是没给你穿暖?”

夏生捂着脑袋哇哇叫起来:“姐姐,我又没说你!”声音低落下来:“是大胖啦,他妈病了,他大姐夫不许他大姐回娘家帮忙,每天大胖都从午饭里省下一个馒头带回家给妹妹吃。要是学里放了假,他家可怎么办?”

春妮上次对夏生的这个同桌有印象,还是听老师们说,这孩子将臭虫放到倭人的衣服里,将之当成自己“抗倭”的光荣事迹来学里炫耀出来。

这孩子叫大胖,实际就是一个大脑袋支着个细脖子。据夏生告诉他姐说,他爸妈叫他大胖,是希望他长得胖些,可他刚来时几乎是学里最细瘦的一个孩子,几个老师私底下都生怕他跑得快些跌一跤摔断了脖子。

这次学里选学生印刷,大胖自然也去报了名,毫无意外,他第一轮就被刷了下来。

“姐姐,我想帮帮大胖。”夏生扯扯春妮的袖子:“好不好?”

“他家里的姐姐妹妹没有活做吗?”

夏生摇了摇头:“他大姐嫁出去后就没人再做活了,大胖的两个妹妹平时在家里给他妈打下手。他妈病了,接不到活,他们家是真的要饿死了。”

“那你想怎么帮他?”

“这……让我想想吧。”夏生叹气,“这世上穷人怎么这么多呢?要是人人都有活做,是不是就不会有人饿死了?”

昨天晚上朱先生同他们讲,上个月他一个朋友做了期报道,报道的内容是海城街上那些逃难过来,无处可住的流浪人群。

朱先生的这位朋友一个月内走遍了海城,根据他对这些流浪人群的粗略统计,他们每个月至少有五六千人死于疾病和饥饿,还有数百人一夜过去下落不明。

这些下落不明的人中,男人们极大一部分是被□□掳去卖往海外做奴工,还有的,是倭人下的手,这一

部分人的去向,那就没谁说得准了。而女人们只有一个出路——叫人贩子卖去城里的下等妓院。

也就是说,只是在海城一地,每个月至少有数千人死于非命。

即使如此,仍有源源不断的难民逃往这座并不美好的城市,因为这里尚有一线生机,外面的日子更难过。

昨晚夏生也问出这个问题,但这个话题过于沉重,没人有心情耐心给他解答。

春妮还没说话,一直闷头走路的王阿进插了句嘴:“要说以前,咱们海城是真的人人有活做。那时候多好,我娘大字不识一个,长得又丑,当娘姨都没人肯要,都还有个不错的活计呢。”

“那你娘做的什么?”夏生小孩子一个,有人肯跟他说话,他立刻忘了先前的小小芥蒂。

“挑沙啊。”王阿进自豪地说:“我娘种田出身,她力气大。嫁到我们家后,跟着我爹一起去挑沙,每天能赚三毛钱呢。别小看这三毛钱,那时候三毛钱能买斤大肥肉,再加十个肉包子呢。你们不知道挑沙是什么?那时候到处盖房子,我娘就是在工地上干那个的。”

“那现在呢?你娘还在挑沙吗?”

“现在我娘去地下享福去啦,”王阿进换了下肩膀:“幸好她老人家过世得早,就是她老人家在世,也挑不了沙啦。”

“为什么?”

王阿进塞给夏生一个梨子:“因为没人盖房子了啊。”

这回他欢欢喜喜地接了,来不及啃一口,“啊”地一声:“为什么不盖了?不是说海城到处没房子住?”

“还能为什么?因为倭国人来了呗。这些倭国人不干好事,今天抄这个人的家,明天杀那个人的头,还动不动抢人铺子,人心惶惶的,谁还去盖房子?万一房子没盖完,脑袋掉了,不是白白便宜别人?”

夏生就骂一句倭国人:“倭国人祸国殃民!”还把新学的成语给用上了。

王阿进表示同仇敌忾:“可不是,春园弄靠码头这边,你知道吧?”

“知道,我跟约瑟夫在那块捉过迷藏。他们说那片以前好多铺子,全都被炸了。”

“没错,我家以前的铺子就在那。要不是被倭国人炸得连块整石头都没剩下,我们哥俩也不会沦落到今天这一步,你说是不是?”

这回夏生想起来他身上的倭国衣裳,嫌弃道:“那你也不能忘了祖宗,给倭国人戴孝吧?”

因为倭国人喜欢在额间勒白布条,夏生几个孩子们故意说倭国人肯定天天家里都有人死,才会天天戴孝。

“谁说我王阿进忘了祖宗?”王阿进突然怒喝一声,扔下挑筐,胸脯拍得邦邦响:“这一身,爹生娘养,纯种的华国人。我王阿进今天穿这身衣裳是为了生计,我是咋样生人,一辈子都不会忘!”

夏生看了他一会儿,抿起嘴唇:“好,你今天说的话,你记着!”

“不能忘!”王阿进重新挑起挑子,小声道:“真忘了,死了可还咋见祖宗?”

夏生耳朵尖,听见他的嘀咕,道:“我们老师说了,你那叫封建迷信。人死了就是死了,没有祖宗,没有鬼,什么都没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