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人性的本质(8 / 18)

活”是顾客在他这里买了回去用后给他提出的问题,但他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把这个“问题”暴光在产品介绍上。就因为他这样坦诚面对问题,他的店子信誉大增,很快已经成了镇上的“大哥大”。

表哥在镇里开了两年五金店后到县城又开起了照相馆。一次,一个人来取“全家福”照片。取照片的人接过照片后,眉毛皱了一下,表哥发现了,忙热情地问:“您有什么不满意的吗?”来人笑着说:“没什么,我看见照片上我女儿的左眼比右眼显小,也许是光线问题,算了。”表哥拿过照片认真地看了看,忙把照片放进自己的箱子里说:“对不起,是有点影响美观。这样吧,你改天带你爱人和可爱的公主再来照一次。这是给你的车费和误工费。”表哥说着拿出张百元的钞票递给来人。来人说什么也不肯接。在表哥的一再坚持下,来人还是接受了接过了表哥的钱,并带家人来重新补照了一次。半年不到,表哥的家照相馆生意火红起来。

表哥坦诚公布商品缺点,跟商家的“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比较,表哥的花钱自找麻烦,跟其它商店的挖空心思敷衍消费者比较,看似让问题多了,把问题扩大了,实则很好地解决了问题,赢得了信任。

信任是无价之宝。表哥有了信任的无价之宝,事业快速发展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拉“虎皮”的启迪

一位作家跟我掏知心话的时候,感叹他曾经拉“虎皮”的无奈。这位作家不仅乡土散文写得好,画也很有名气。目前,他的画是很难求到的,很多官员前往求画,他都会直接拒绝,他的名画拍卖价已上十万元。

他的乡土散文有着浓重的乡土味。他说自己的散文“土得掉渣”。其实,他本人也是土生土长的“乡巴佬”,他的家乡在苍梧之夜的山腰,里通野人谷,外连十万山。他说他本该去烧炭、放排、赶山、围猎。但是,他是一个违命者。他与命运抗争,爬出了崇山峻岭,做了作家、画家。一个只读过初中的“乡巴佬”做人做到这个份上,其所走的道路曲折是可想而知的。

他说他刚成名的那会儿,给文学青年讲座的时候,很实在地介绍自己。接着,他才讲他的文学经历。他讲得很土,很实用。可是,下面的人不买他的账,根本没人用心听。他接连两次讲座失败。他的经纪人对他的一意孤行很不理解。第三次讲座,他是在一所名牌大学里,他试着用经纪人的策略开讲,结果效果还真出奇的好。其实,他讲座的内容跟前两次一次,讲的是自己如何在乡土散文这个路上的历程。但切入主题前,他按照经纪人的设计,先引用了一些外国知名作家书中的例子。这些例子都是经纪人整理出来让他硬背下来的,而这些书是什么样子他并不知道。经纪人对他说,这些书听课人大部分人肯定也没看过。正因为这样,你用“洋气”拉起“虎皮”,人家才会认为你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后,你才能让自己真正的苍山风骨征服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你“洋气”和“土气”的运用自如。

乡土作家的优势是厚重的生活经历和乡土语言的组织能力。可是,在讲座的时候,却要用自己的弱势作为“虎皮”引发听者的兴趣,并在讲座中偶尔插进高深莫测的话,以威震听众,这到底是主讲人的悲哀,还是听众的悲哀?不管是主讲人的悲哀,还是听众的悲哀,我认为作家的做法无疑起到了应用的作用,这告诉我们,有时候,好的产品也应该讲究包装。

一个让我感动的细节

一个靠稿费养家糊口的码字工最关心的自然是稿费。别看码字工日不晒,雨不淋,却字字是自己的心血。但是,有些报刊却并不尊重码字工的劳动,发了人家的文字却不肯付一分钱。我初次遇到这样的事很愤怒。那是一家省级报纸,前两次发我的文字给了稿费。后来,我在该报连发了60多篇稿子,稿费单却迟迟不见来。我电话催问也没有结果。当时,我还没用电脑写作,一气之下,我摔坏了钢笔。后来,随着自己发文增多,遇着这样的事更多了。久而久之,麻木了,再遇着这样的事,问都懒得问了。

一天,我在网站上看到一家知名杂志转载了我一篇文章。此前,我在该杂志发过一篇原创作品并收到过样刊。该杂志上注明过转载文章地址不详请联系之类的话。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编辑拨通了电话。电话接通,我说了我的文章被转载的事。编辑耐心地问了我的姓名、转载期数、文章题目。接着,编辑问我原来在他们杂志发表或者被转载过没有。我告诉他曾经发表过一篇原创散文。他笑着说,那你不用告诉我通联了。我会找到你的档案按那上面的地址给你邮寄样刊和稿费的。其实,你不来这个电话我也会对照档案给你邮寄过去的。只是,我们现在还没上班,所以要迟一点。放心吧。”他这样一说,我才想起正是春节假期的时间里呢。

听了编辑的话,我心里顿感温暖,一股感动由心底升起。是的,我很感动,我感动的原因不是因为编辑的话语亲切和他的承诺,而是编辑把“我们还没上班”这句话放在后面说的这个细节。这个细节说明他即使不是在工作时间内依旧对工作是那么地细心和负责;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