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叹气,深深为白起感到可惜。
无独有偶,白起也对王翦那位君王感起兴趣,尤其是他得知他跟那位君王距离十分近时。
“我寿命尽头是因为被赐死,要是不被赐死,我还能继续活下去,这样我就能等到王翦那位君王。”白起琢磨。
他没有反秦的心,哪怕知道自己未来会死于嬴稷之手。
不过不反秦,不代表他不会换个秦王效忠。
幸亏嬴稷不知道白起想法,要不然绝对有苦说不出。
毕竟白起选择别人,都会是背叛,可秦王却不同,尤其还是他那个一统天下的秦王后代,他非但不能表示反对,反而还得兴高采烈的把白起给对方送过去。
【然后是汉朝,韩信、卫青、霍去病。
韩信效命于汉高祖刘邦,卫青和霍去病效命于汉武帝刘彻。】
“那个汉高祖,距离我们秦朝应该很近。”嬴政若有所思。
毕竟秦二世亡国速度太快,以至于嬴政这个秦国帝王,和汉朝开国帝王,距离也很近。
不过嬴政并不知道自己和汉朝开国帝王刘邦的年龄差距,要不然绝对会沉默。
因为刘邦年龄就比他小三岁,同样年龄,他已经驾崩,刘邦才开始大展身手。
“阿嚏!”听天幕提起韩信,汉初,刘邦忍不住打喷嚏。
“韩信未来情况只怕不好。”刘邦呢喃道,因为他了解自己。
吕后执政时期,听到韩信,也微微恍惚,“真是好久没听过那个名字了,也不知道另一个时空,韩信知道死于我手,会是什么反应。”
“而刘邦那个时空,韩信是会死,还是活?”
她所在时空,韩信已经彻底身死。
不过吕雉对刘邦时空,韩信最终结局却无法肯定。
同时汉初,韩信也疑惑,“未来,我会是什么下场?”
“还有刘邦,会怎么对我……”韩信情绪复杂。
【韩信,和萧何、张良并称为汉初三杰,为刘邦开创汉朝,立下巨大功劳。
汉朝建立后,韩信从王降为淮阴侯,淮阴侯也是我们所熟知的韩信身份。
韩信有“兵仙”之称,且跟其他将领作战不同,韩信许多作战方式,都变成成语或者歇后语,如:背水一战、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四面楚歌、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等。】3
随着和韩信相关的成语意思展现,人们对韩信了解加深。
“韩信打仗是厉害,但是玩转不了朝堂。”
人们越了解韩信的军事天赋,就越为他的政。治天赋叹息。
“兵仙,我秦朝是否能争取过来?”嬴政想道,他很喜欢人才,尤其是自己触。手可得的人才,更是不想放过。
“除了韩信,萧何、张良、刘邦等人,也去查探。”嬴政想看看,那些人能不能为自己所用。
“所以韩信未来是怎么死的?”
刘邦早就知道韩信本事,比起这些,他更关心韩信未来死因。
【韩信死于吕后和萧何合谋杀害,死时正值壮年,韩信和吕后之间就不说了,他和萧何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还有就是刘邦得知韩信死后反应也很有意思,史记描述:“且喜且怜之”。】4
“我未来居然死于吕雉和……萧何之手!”不敢置信。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吗。”情绪复杂。
“还有刘邦,听说我死了,居然一边高兴一边难过。”韩信咬牙切齿。
短短几息,韩信情绪变幻,不过不管怎么变,情绪都不好就是。
“咦,没想到是皇后未来杀了韩信。”刘邦知道韩信死因,故作惊讶道。
“这不正是陛下想看到的吗,毕竟陛下已经年迈,而韩信还正值壮年。”吕雉道。
“是啊,韩信死因之一,就是年龄。”
“朕在生前看到他死,心里会很难受,但朕生前要是没有看到他死,会死不瞑目。”
这样他会一直惦记着,生怕韩信可能颠覆他的江山。
“可是按照未来情况,把韩信留下来更有利,毕竟匈奴对大汉虎视眈眈,汉朝要等汉武帝,还有一段时间。”刘邦冷静分析道。
“所以陛下如何确保自己驾崩后,韩信不脱离汉朝掌控?”吕雉问刘邦。
“这就是问题所在,去叫萧何、张良,咱们一块商议下。”
刘邦想不出办法,找更多人一块商量。
汉初,韩信命运未定。
姜叶和江雪已经往后讲。
【卫青和霍去病两人是舅甥,一家人,除此之外,卫青和汉武帝刘彻还互为姐。夫,是姻亲。
军事风格上,卫青比霍去病年长,更为稳重,战绩七战七捷,最终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号长平候。
霍去病擅长长途奔袭、闪电战、歼灭战等,封号冠军候,年龄大家都知道和遗憾,那就是英年早逝。】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