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o8节(2 / 2)

和祖父,都希望他能留在家族,巩固这种影响力。

不过对于志向高远的他来说,这一切都无所谓。

婉拒了父祖的提议,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前往朝鲜的商船。

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方孝孺,正式开始学习。

方孝孺这几年在朝鲜王国可没闲着,一边配合朝廷安抚人心,一边组织人手编写《辽东书》。

编写史书,就需要翻阅各种资料,走访各地进行考察。

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历史观正式成型。

且他的唯物论思想,也日渐成熟。

两者奇妙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属于他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然后,他就利用自己《辽东书》总编纂的身份,开始在朝鲜王国传道。

朝鲜王国的读书人,大多都没做什么抵抗,就更弦易帜了。

尤其是年轻一代读书人,更是直接将其视为当代圣人。

要问为啥?

因为方孝孺的思想,是在朝鲜王国成形的。

期间很多本地读书人都出过力,对他们来说这套学问就是自家的。

自家的东西,那自然就不一样了。

要知道,自古以来朝鲜都是华夏的附庸,他们的学问都是从中原传来的。

现在本土诞生了一种全新的学术思想,对他们来说意义有多大可想而知。

虽然方孝孺是中原人,他的思想在来之前就已经有了萌芽。

可那又如何?

我们朝鲜王国的读书人,也是出过力的。

所以,方孝孺的思想,几乎毫无阻碍的就取代了程朱理学,成为朝鲜王国的唯一显学。

并且还在以极快的速度,向四周扩散。

同时扩散的,还有辽东书。

这本官方出具的辽东史书,指向性非常明确,一切都起源于华夏。

大家都是从华夏分离出来的。

就算不是直接从华夏分离出来的,那也世代和华夏族群通婚,和华夏人没什么区别了。

这个理论《华夏简史》也提出过。

只不过那本书给出的证据太过于模糊,不可信。

《辽东书》就不一样了,精确到了大致的时间段和具体的人物。

真实性且不去说,你就说这证据够不够充分吧。

以现在大明的地位和华夏文化的强势,哪个部族会怀疑它的真伪?

他们不但不会质疑,还会将这本书当做铁证来使用,证明自己不是蛮夷,而是华夏支脉。

当然,方孝孺还是很有节操的,至少比陈景恪有节操一点。

陈景恪那是直接虚构剧情。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