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13节(1 / 2)

“若新衙门以工商为名,恐会引起朝野反对。”

“且也会让世人误以为大明要重视商贾,若导致商贾之辈得意忘形,更是不妙。”

其他人也纷纷赞同。

衙门的名字,怎么能带商字呢,不妥不妥。

陈景恪一想确实如此,就说道:“太上皇英明,是我考虑不周,那就改一个名字。”

“不如叫市管司,全名是市场监督管理司……”

“市场包括工业和商业……”

这个名字成功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就此定了下来。

工商局……市管司主管工商业的注册、布局调整、后续管理。

还有就是集贸市场的建设管理等等工作。

甚至就连开矿等工作,都归他们管理。

总之,现在市管司的职务范围很广。

工商矿业几乎都能管得到,权力属实有点大。

但没有办法,现在大明的工商业底子太薄,分太多衙门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只能先弄一个综合部门统一管理。

等工商业发展起来,再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分拆。

对于这个机构,众人自然是非常的认可。

还是那句话,五年计划之所以推行缓慢,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缺少专门的机构负责。

市管司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关于新衙门,陈景恪暂时就只弄了这两个,再多实在没必要。

况且他又不是万能的,没办法在计划阶段,就将事情做的十全十美。

前世政府机构确实很多,但大多都没办法照搬。

只能先提出一个大致的框架,然后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这本来也是设立特区的目的。

接着众人就商讨了市管局的具体职务范围,以及某些事情具体如何展开。

比如不同行业的注册流程。

开小卖部和开商行肯定不一样,开木工作坊和开矿也不一样。

放在前世,你一个中枢机构去做这些芝麻绿豆大的事情,属实有点不务正业了。

然而在大明,这一切都是开创性的,之前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参考。

还真就得他们这些决策者去思考拿主意。

如果他们不去思考,而是交给市场自行运作,然后再根据运作情况总结经验。

效率会非常的慢,且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他们拿出一个大致的框架,不管是否有瑕疵,总比没有任何规矩要好的多。

有什么问题,再根据实际操作来完善即可。

等第一套流程被制定出来,下面的人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就不需要他们这些决策者,来思考这些细节问题了。

这节课一直上了一个时辰才结束。

不是事情全部解决了,也不是不想继续往下讲,而是没办法继续往下讲了。

大家都很忙的,每天能抽出一个时辰上课,已经很不容易了。

时间再长会影响到中枢运转。

即便已经严格控制讲课时间,每天依然会堆积很多工作。

七位内阁大臣,要加点班才能全部处理完。

等其他人都离开,大堂内就只剩下陈景恪、朱元璋祖孙三人。

老朱才开口说道:“难怪以前你经常说,大明朝廷就是一个草台班子。”

“当时咱还不服气,现在看来确实如此。”

朱雄英插话道:“皇爷爷您说错了,景恪说的是历朝历代都是草台班子。”

朱元璋笑道:“不用安慰咱,你爷爷咱还没那么脆弱,这是有感而发罢了。”

陈景恪检讨道:“其实我这话说的并不对,是对古人的不尊重。”

“人类的文明并非一蹴而就,本就是从无到有的过程。”

“从简单到复杂,从简陋到完善。”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在一点点加深。”

“对国家、对人民、对权力,对责任和义务等等这一切的了解,都是逐渐加深的。”

“没有前人的积累,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今天我们站在古人的肩膀上,趾高气昂的说他们看的不够远,是傲慢的。”

“未来的后人,也会用同样的态度来点评我们。”

“轻视古人,就是在轻视我们自己。”

朱元璋笑道:“行了行了,别给咱讲那么多大道理了。”

“你说的这些咱都懂,刚才不过是想从侧面夸你两句,你还给当真了。”

陈景恪笑道:“那也不能只怪我一个人,是太子先当真的,我是被他影响了。”

朱元璋和朱标开心大笑起来。

“那也没办法,谁让他是太子呢,这个锅只能你来背。”

说笑了一会儿,朱雄英突然开口说道:

“等到特区计划施行的时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