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远道而来,后勤压力更大,拖也能拖死他们。
足利义持越想就越觉得这才是王道。
于是,他就下令召集全军,前往陆后城决战。
倒也不是没有人提出异议:“万一明军是调虎离山,趁我们出兵陆后,从背后袭击我们怎么办?”
足利义持眼睛里露出一抹狠色:“大明虽然是天朝,可毕竟是外来者,想要统治这里很难。”
“他们就算打下部分土地,最多就是劫掠一番就会离去。”
“而我们只要抓住陆后城的明军穷追猛打即可,就不信明军不来救。”
自古以来,远征的时候分兵都是兵家大忌。
如果明军真敢分兵,那才是最佳局面。
“我们先将陆后城的军队全吃掉,然后再回过头收拾后面的明军。”
“用一些贱民的命,换明军的命,换取最后的胜利,是值得的。”
第507章 和平演变
足利义持这边刚刚统一声音,正在调集大军的时候,会议内容就已经传的满天飞了。
什么大将军英明神武,决定在陆后城与明军决战之类的。
还夹杂着一些明军水师炮轰海港的恶行。
这些传闻一出,顿时就引起了武断派的追捧。
这才是我大日本幕府将军该有的气魄。
蛐蛐大明算得了什么?没有神风我们一样打败他们。
无数的武士、浪人纷纷来投,要帮助大将军打赢这一仗。
鸽派乃至亲大明派的声音,被彻底压制了。
就连向来不服气的南朝实权派,都悄悄的对他表示了支持。
虽然大多都只是口头上的,但这让足利义持大喜。
民心可用,此战必胜。
感谢大明帮我聚拢了人心,等打赢这一仗,我会将所有明军都杀了作为报答的。
他趁此机会发表了告全民书,大意是自己会维护大日本的荣耀,必定会击败大明云云。
同时他还号召南方的领主,站出来同他一起抵抗大明入侵。
这更是让他获得广泛支持。
不少南方领主还真的被说动了,想要出兵去支持。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各种消息传着传着就变味儿了。
问题首先出在南朝。
不知道谁先提出了一个疑问,足利义持将全国主力都抽调去了陆后城,那不是后方空虚了吗?
以明军水师的实力,他们可以在任意港口登陆,到时候怎么办?
而且陆后城在本州岛的北方,南朝的领主大多都在南方。
足利义持所有的军事计划,都没有提到如何保护南方。
这是什么意思?
开始只是疑问,很快就变成了质疑,再从质疑变成了阴谋论。
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足利义持将兵力都抽走,就是故意露出破绽,让大明水师攻击南方,削弱南朝领主的实力。
当这个结论一出,真假已经不重要了。
不论足利义持有没有阴谋削弱南朝领主的打算,他将主力放在陆后城,都在事实上放弃了南方的安全。
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谓热血,在利益面前一文不值。
原本被他一番演说,给刺激的热血澎湃的各领主,都冷静了下来。
不过大家依然没有轻信传言,毕竟他们也能看得出足利义持的无奈。
换成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而就在这时,一个北朝小领主酒后失言,将足利义持主动暴露后方,引诱大明分兵的打算讲了出来。
这一下举国哗然。
不光是南朝领主,就连北朝的领主也怒了,因为被当成诱饵的也包括他们。
我们这么支持你,原来你想借用大明的力量削弱我们。
足利义持大惊,连忙否认自己没有这个打算。
是那个大名污蔑自己,他是明朝的奸细。
然而已经晚了。
大家根本就不信他,因为泄露消息的那个小领主,就是通过这十几年南北战争崛起的。
是足利义持一手提拔,心腹中的心腹,否则也没资格参与那么重要的军事会议。
你说他是大明奸细,谁信啊?
其他参加过会议的大名,眼见消息走漏也不再帮忙隐瞒,将当时的情况告诉了亲信。
亲信也有自己信任的人,消息就这样传开了。
南朝一系的领主,默默的收回了自己的援助,准备固守城池。
北朝一系的很多领主,也开始做好几手打算。
二十三万主力,并不全是掌握在足利义持手里的,大部分都掌握在各领主手里。
当这些人产生疑虑,最后足利义持只召集到了十五万人。
这让他无比愤怒,却也没有办法。
他不禁后悔,为什么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