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角色体验系统[娱乐圈] 第264节(1 / 3)

可李世民为了让他的品行更加优良,并没有维护,反而小施惩罚,处置了他身边的人。

那一刻,李承乾的心因为失望而变得冰冷。

他不像父亲那样是个天生的政客,他只是一个刚失去母亲的孩子。他在这时需要的是关爱,可所有人都对他冷脸相待。

李承乾在这时忽然感受到,似乎在失去母亲的那一刻,他便失去了所有的庇佑。

他不服气,他不甘心。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错的,他就像一个进入叛逆期的孩子,故意跟大臣、跟父皇对着干。

他不读书,不敬长,整日和乐人厮混,只因为他的温柔慈悲让他记起母亲。

这个世界怎么忍心残酷的对待一个刚和母亲分离的孩子?

或许他们都没有失去过妈妈。他们不理解他。李承乾的叛逆在大臣眼中看来宛如滔天大罪,他再也不是那个被交口称赞的太子。

他奢靡、懒惰、爱好玩乐、不孝不悌……一夜之间,太子受到千夫所指。

官员们无情的恶斥让他变得清醒。李承乾终于明白,这个世界对他就是这般残忍。

既然他不管做什么都会遭受批评,那么他也不愿意去讨好他们。

谁知道他们要求的“好”是到什么程度?

他放任自己沉浸在大臣的责备与父亲的批评,还有失去母亲的忧伤和瘸腿的痛苦中。

他活得很压抑,可没有人能理解这种压抑。

他是一个深宫中的溺水之人,只有愿意陪着他的乐人“称心”为他伸出援手。称心像母亲一样关心他,让他得以在折磨中喘上一口气。

大臣们却因此对太子的“不知悔改”更加犀利。

他们上书时的措辞一天比一天凶狠,那些冰冷的词宛如锋利的尖刀割开李承乾脆弱的胸膛。没人爱怜他,连舅舅都来训斥他。父皇对他更加失望了,再一次挑来更古板严肃的老师教育他。

李承乾觉得很可笑,他需要的是教育吗?

他想要什么,他的心里有答案。

可没有人关心他的内心。

李承乾便靠着自己去寻求解脱。

他在被比作“秦二世”的一天彻底崩溃了。他从未有那么决绝过。

“我再也不要做太子。”他想。

剧情里,李承乾一共请废自己三次。

第一次,父皇以对待儿戏的态度怒斥他,拒绝他。

他希望他能明白,“承乾,朕对你予以厚望。你不当太子,父皇能放心把这个位置交给谁呢?”

李承乾想说,谁愿意要给谁吧。

可是谁信呢?

谁都想成为天下最尊贵的君主。

除了李承乾。

他不愿意掌握权利,他唯独想问仙,他想要母亲回来。

第二次,李承乾故意私自勾连突厥使臣。他虽心虚,却没有刻意隐瞒使臣行踪。

他身边的左庶子发现他的行为,进行劝谏,可李承乾最烦的就是劝谏。

他问这名杜姓文官,“你为什么不把我的行为告诉皇帝呢?”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应该对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每一件事心知肚明。

包括他的儿子正在吃里扒外。

来吧,让所有人知道大唐的太子有多么的荒唐。

谁料,早就知道这件事的李世民眼见帮李承乾遮掩行为不成,迁怒之下将这名左庶子流配,以作惩戒,堵住悠悠众口。

他就是这样对待自己精心挑选出来的人才。

他偏心地告诉所有人,“非太子之过,实乃小人口舌奸滑!”

看吧,他的父亲总是这么一厢情愿给他自以为最好的。

可对于已经死心的李承乾来说,金碧辉煌的宫殿和至高无上的地位都不是他想要的,他甚至也不想要父亲的爱。

他只想离开。

但李世民只当李承乾脾气未消,事后为了安抚,便像以往那样,令太子监国以证其心。

于是李承乾不得不又往更极端的去处想,怎样才能离开这座由至高无上的君王打造出的金笼子呢?

李承乾思前想后,决定去做父亲做过的事。

第三次,李承乾妄图杀弟,逼宫,造反。在这种大逆不道德罪行之下,他终于得偿所愿,被贬为庶民,流放黔州。

可惜他不能带走称心。

他在大明宫失去了母亲,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他不怨恨任何人。

可为什么大明宫的主人又夺走很像母亲的称心?那明明是他唯一的慰籍。

李承乾得到自由之时,自由对他却已经不再重要。

李承乾来到黔州没有多久,便撒手人寰。

他用死亡的方式,终于逃离了父亲和大臣们对他的掌控。

余寻光要从李承乾的17岁演到25岁,无论是人物情态和成长变化对他来说并不难,特殊的是,太子的剧本里有一大半都是哭戏。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