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火长见状,连忙又改变命令:“快快快,插进去,插进那两条船中间去,我们跳帮作战,快啊!”
于是,他的船再次改变了航向,朝着对方一中一小两条船的中间位置冲了进去,把另一条蕃人大船让在了外面。
“吱嘎嘎嘎……”
蕃人的中型船和小型船中间没有留出足够宽敞的空间,“沙掰号”的船头插进去之后,三条船就发生了擦碰,磨得彼此的船舷吱嘎嘎作响。
这回倒是不必使用“钩拒”或者踏板了,因此它们彼此的船舷紧紧挤靠在一起,碰撞的木屑横飞。
不等双方船只挤蹭着停稳,北条大翔已经伸手在船舷上一搭,便跃到了旁边的蕃人船上。
他的鞘中刀“嚓”地一声,便伴着一道寒光闪过,切开了一个大食人的咽喉。
北条大翔双手握刀,恶狠狠地喊了一句:“阔落塞!”
一双穿着草鞋的脚,便沿着船舷一路狂奔过去。
北条大翔所过之处,长刀挥舞,鲜血挥洒,杀得接舷的蕃人武士乱作一团。
鸭哥船上的东瀛武士、高丽武士和昆仑国人,趁机跳跃过来,加入了战斗……
……
蕃人船队此时是三面迎敌,内部还有大船正在起火,正是焦头烂额的时候。
在它们东北方向的海面上,又有一条船疾驰而来。
这是一艘飞虎战舰,v字底的八车风帆战舰。
这种船,船上既有风帆,又配备有人力蹬踏的轮桨。
船上装有八车十六轮,由十六个人提供蹬踏之力。
此时的宋船制造很先进,唐代时候中外商人僧侣来大唐还多乘蕃舶,而此时就连大食人、勿斯里人,也大多从宋人的造船厂购买宋人制造的大海船。
蒲押麻的“百勒开”号,就是从宋人的造船厂定购的。
不过,像这种飞虎战舰,宋国是不对外出售的,它是宋国水军的一种专用战舰。
此时由于顺风,并且在风力之外还用了轮桨助力,所以它的速度极快。
海浪每一个起伏间,它就已经驶出好远。
这是钱塘港水军都监林荣跃派出来的一条侦察舰。
林都监在预定的埋伏海域等候了好久,也没等来杨沅的烟火讯号。
于是,林都监派出了三艘飞虎战舰,分别向南、西南、西三个方向的海域进行侦察。
这条战舰正是其中一艘。
初行时它只以风帆行驶,远远看见火光后,就加入了轮桨助力。
很快,他们就靠近过来,靠着那两艘熊熊燃烧的蕃船发出的火光,看清了现场的情况。
交战的一方是蕃船,另外一方虽然挂的是东瀛商船的标志,但是从船上大量使用的火器来看,显然是大宋军队。
于是,在一艘蕃船试图靠近并向它发起攻击的时候,它又如飞般退去,向林都监报讯去了。
第234章 戌时四刻,换船,摇钱树没了
“百勒开”号,从瓦迪耶和蒲押麻相继率人杀出船舱,便重新陷入了乱战当中。
我中有敌,敌中有我,舷梯快要封锁不住了,受伤和战死的人越来越多。
杨沅看在眼中,很是心疼。
他是第一次带兵出战,虽然只带了几十个人。
第一次带兵的人,眼看着他手下的兵前仆后继,却毫不犹豫,忠实执行着他交代的任何一句命令,心中怎能不有所触动?
慈不掌兵,也只是说权衡利弊后,必须理智地做出最优的选择,并不代表着你的情绪就应该毫无波动,那得是何等铁石心肠。
混战中,杨沅一把抓住了冷羽婵的手臂,把她往自己身边一拉,贴着她的耳朵道:“领着剩下的人且战且走,放开舷梯口,让下面的大食人上来。”
杨沅挺剑挑开一个大食武士递来的一刀,继续对冷羽婵道:“然后,伺机带咱们的人退向二层甲板,趁其不备,跳帮越船,这里待不了人了!”
这条大船,眼见就要葬身大火了。
火苗子已经在一层缓缓铺开,燃烧最烈处,火舌已经舔上了二层的船舷。
杨沅知道,火势一旦突出底舱,有了海风助力,燃烧速度将数倍于之前。
可他们的救兵还在外围缠斗,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突破进来,因此他必须得考虑如何坚持更长的时间。
现在有一条大食商船已经靠帮,两船在二层甲板上搭了“勾拒”和踏板,“跳帮”过去虽然也很危险,但是留在这里,结局却一定是葬身火海。
冷羽婵的耳朵天生敏感,那种气流和声音穿过耳洞时会让她有种难以禁受的感觉。
尤其是一个男人,还是一个她不太讨厌的男人,那就更加难以禁受。
之前在枢密院时,杨沅有意逗她,曾贴着她的耳朵说话,就弄得冷羽婵心烦意乱,身体酥软。
这时杨沅在激斗之后,呼吸急促,体温升高,灼热的呼吸喷在她的耳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