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大川家的来认认门,家里刚养了几只鸡仔,我寻思着喂麦麸肯定比饲料好,他认了门以后也好经常来买。”朱翠兰也没客气,带着杨冬湖坐了下来。
这么长时间下来,杨冬湖也学会主动喊人了,没等朱翠兰介绍,就笑着说道:“赵婶子。”
赵婶子笑眯眯的哎了一声,又是一顿客套的夸赞:“大川这夫郎长得真不错,嘴还真甜,好几个人跟我说呢,说见谁就喊谁,一点儿也不扭捏,早听说了,叫冬湖是吧?”
杨冬湖点点头,他对这样的客套话一向不知道怎么反应。
“你瞧,多好,方宇也不小了,你咋不着急呢,早早的娶回来抱上孙子不比什么都强。”赵婶子说者无心,话赶话就问了出来。
朱翠兰怎么不着急,她都快急死了,面上却是笑着打了个哈哈,敷衍了过去。
几人又客套了几句,才买了麦麸回去,她还特意要了一捆麦秆,赵婶子家地多,她大方的多拿了一捆,说以后没得用就直接过来拿就行。
垫了麦秆小鸡仔看着也更活跃了,尖尖的嘴巴在麦秆里戳来戳去的找吃的,憨态的模样让杨冬湖忍不住弯起了嘴角。
朱翠兰歇下来的心思又因为赵婶子的话活络起来,过年家里来客人也是紧着赵方宇问,问定下来人没有,什么时候成亲。
她心里有苦说不出,每次都是笑着说还早呢,可朱翠兰也明白,她儿子年岁实在是等不起了,比他小的赵洛川都成亲了,赵方宇还一点儿影儿都没有呢。
现在赵方初一年大过一年,眼瞅着要说亲了,上头有个打光棍的哥哥说出去也不好听啊,再耽误了方初可怎么好。
杨冬湖看朱翠兰脸色不好,就知道赵婶子的话她听进心里去了,想了想还是开口道:“婶子,方宇哥是不是最近起了心思了?”
朱翠兰听见这事儿都愁的慌,勉强打起精神问:“什么心思?”
杨冬湖没说是赵方初跟他说的,怕朱翠兰念叨赵方初,只说除夕的时候碰见了杨安锦,赵方宇瞧着有些不对劲,跟平时不一样,问了许多关于杨安锦的事儿,肯定是有其他的心思了。
“真的?”朱翠兰问道。
“真的。”
朱翠兰倒不是觉得杨冬湖瞎说,沉思了好大一会儿,才道:“安锦是个好孩子,我也打心眼里喜欢,不瞒你说,我也不是没考虑过,只是安锦的哥哥有本事,他家条件又不差,想要好的也不是没有,方宇光年岁上就比不得旁人,我也就没提这事儿。”
她思量的和杨冬湖一样,嫁哥儿不比娶媳妇,若是说亲的不是赵方宇而是赵方初,朱翠兰肯定也是要考虑的更多的。
“方宇哥过罢年也刚二十二,虽然跟村子里没成亲的汉子比不算小,可方宇哥又不是整天不学无术游手好闲的,他有瓦匠的手艺,又学了猎户的本领,谁听了都要夸一句的,说媒不就是这样,成不成的先找媒人递个话,兰珍婶子不是人家那样毛病多的,就算不成也不会闹的难看。”
赵方宇踏实肯干,品行端正,长得也不差,朱翠兰和赵河待人又和善,杨冬湖这才说了这么多,要是赵方宇真是那啃老的混混,整天没个正形,就是掰着杨冬湖的嘴他也不会想着把安锦说给赵方宇。
朱翠兰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想着不妨试试看,要是杨安锦不愿意或是他家瞧不上也不要紧,反正都耽误到现在了,到时候再找其他的也不碍事。
第65章 泡脚
朱翠兰急哄哄地走了,这样的大事儿要去跟赵河商量商量,当家的若是觉得可行,还得问问赵方宇的意思,然后才能找媒人去说亲。
杨冬湖新得了几个鸡仔怎么瞧也瞧不够,赵洛川从屋外回来的时候,他还蹲在竹筐边上看小鸡仔吃饭呢。
“哪里来的麦秆?”
杨冬湖听见说话头也不抬,眼睛依旧紧盯着小鸡仔:“婶子带我去前头赵婶子家要的,还买了好多的麦麸呢。”
赵洛川伸头也看了看,小鸡仔吃的正欢。
他揉了揉杨冬湖的脑瓜顶,不满的说道 :“小鸡仔喂饱了,是不是也该喂我这个大的了。”
杨冬湖没注意时辰,被他这么一说才惊觉天色悄悄暗了下来,想着赵洛川忙碌一天了,早该饿了,连忙站起身问道:“你想吃什么,我去做。”
站起来才发现赵洛川的裤腿上沾了不少泥点,拿了个手巾递给他,问道:“你去哪了?腿上怎么这么多泥?”
赵洛川接过手巾拍了拍裤腿上的泥灰,弯着身子道:“村里养鱼塘的赵大爷年前下了不少鱼,想在鱼塘边上种一圈的荷花,我去帮忙来着。”
赵大爷家的鱼塘过年前捞的鱼长得不好,个头小还都不肥,这新下了一批鱼苗后请教了养鱼的能人,说种荷花对鱼好,种的稀疏些,鱼塘里再放些螃蟹苗或者泥鳅苗,有利于鱼的生长。
赵大爷不敢耽误,买了藕苗就请村里几个健壮的汉子去帮忙。
“炉子上有热水,刚烧的,我去给你倒盆水你洗洗。”杨冬湖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