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慢了半拍:“好。我也没有问题。”
后两组面试约在午饭后。池锦瞥了眼陈以声笔下那张勾勾画画列出优劣的表格。
“你觉得…这两组哪家更合适?”她差点又秃噜出“您”字,及时刹住车,“第一个我觉得挺科学的,看起来是投胎到富贵人家了,就是看起来有点冷冰冰。”
“所以你属意第二个?”
池锦点点头:“就是第一个虽然有两个人还有一只猫,但感觉比较冷清。第二个虽然只有一个人,但感觉很热闹。”
“你喜欢热闹?”
“差不多吧,”池锦坦诚,“一个人待久了容易没安全感。”
陈以声若有所思地点头:“我也倾向于第二组。第一组条件虽好,但环境对大饼这种性格未必最舒适。只是第二组……她工作强度也不低。我更希望它能去一个生活节奏更舒缓的家庭。”
“后面这个两个都符合,一个在备考,全天在家,一个退休了,更是有大把时间。”
陈以声表示赞同,话题却忽然一转:“那先吃午饭?”
池锦微怔,随即意识到肚子确实在抗议:“好…好啊。那…是点外卖还是出去吃?”
“其实我从来没点过外卖。”
不会吧?!一个快节奏的媒体主编,生活在21世纪的外卖黄金时代,居然从未点过外卖?
“习惯问题。”陈以声解释得简单,“家庭影响,加上独居,能自己做就做,太忙就不吃。”
怪不得当时刘敏对他的身体千叮咛万嘱咐呢。
“自己做饭挺好的,但是不规律饮食挺伤胃的。”池锦生怕他紧接着来一句“我来做午饭吧,你想吃什么”,立刻打开手机,“今天我说了算,咱们点外卖吧。”
陈以声犹豫了一下,点点头:“那我报销。”
“不了,没点过外卖的人比化石还少见,就当我交个开眼费了。”池锦请客,就没点开“拼好饭”那个图标,一般她点外卖,都从这里薅羊毛。
“那我再去给你倒一杯酸奶。”
“其实我也不大点外卖,食堂虽然难吃,但是算上餐补后几乎不花钱。”池锦道,“我看看您家附近有什么……麻辣香锅冒菜鸡公煲之类的……你能吃辣吗?”
陈以声看了眼她的首页推送便知,她一定能吃辣,大数据不会骗人:“客随主便,我可以吃一点。”
池锦点点头:“烤鱼怎么样?”
她点开的,正是上次和小柳吃得不太愉快的那家。
“好像是家连锁店。你常去?”陈以声随口问。
“前不久刚去过一次。”池锦手指顿住,“那次吃得不太好。”
话一出口,她自己都愣了一下。那天憋了一肚子关于他的心事想跟好友倾诉,最后却一个字都没倒出来。此刻,对着这个“始作俑者”,那些关于柳小柯的失落、关于友情的怅惘、关于加速的时间、疲惫的社交、越来越可怜的人际圈,竟像开了闸的水,在等待烤鱼送达的三十五分钟里,滔滔不绝地倾泻而出。
她从没想过能和上司说这么多“废话”,更没想过陈以声会听得如此专注。他眼神沉静,像一片包容的海,让她不知不觉越说越多,直到外卖员的敲门声才堪堪止住。
烤鱼的香气弥漫开来。池锦拿起筷子,豪气干云:“不能让上顿烤鱼影响这顿的心情!”
“嗯。”陈以声眼底带着不易察觉的柔和,细心地替她拆开餐具包装,递过纸巾。
看着他一尘不染的餐桌,池锦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你餐桌这么干净,一会弄脏了我来收拾。”
“铺了桌布,没关系。”
池锦拿起公筷,夹了一块鱼腹肉放到他碗里:“不好意思啊陈主编,刚才让您听我大倒苦水,其实都是车轱辘话来回说。”
“没关系的,我也很久没有听年轻人说过这么多话了。”
池锦连忙说:“您也是年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