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退伍女兵南下淘金[九零] 第26o节(1 / 3)

“没得选的日子过了七年,不习惯也习惯了。”

两人随后就出去跑步了,留闻重自己睡懒瞌睡。反正八点半开饭,到时候自然有人把他叫起来。

这太平山绿道的景致不消说是相当好的, 空气也清新得很。

全长79公里,有不少住户在上头晨跑。

秦政告诉闻轻, “没准就遇上明星了。”

闻轻看他, “那些明星也住半山么?”

昨晚山顶大别墅,他好像没介绍有哪个时下的明星。

“是的,好些在半山都有房子。他们赚得也比较多嘛。”

半山的电梯房价格也是相当昂贵的, 千万起步。

普通人能在山下买个三四十平的就相当不错了。

闻轻的体力很好。但这次跑下来,发现秦政体力不在她之下。

也是,人家可是游泳来的香港。

中途两人休息、喝水,预备折返。秦政拉着栏杆活动手腕、脚踝。

闻轻看到山上一个非常大的绿化场地,指着问道:“那是高尔夫球场么?”

“是的, 你想进去的话可以下午去。我是里头的会员, 当年排了十年的队才进去的。山顶那些大佬都在里头打高尔夫。你知道香港的啦,那儿自然就被吹捧得厉害。而且,确实很多生意是在里头谈成的。我八零年代有了千万身家也跑去报名, 最近才成为了会员。当年千万还能摸到门槛,现在不够了。报名排队的资格都没有。”

闻轻点头。

那人家约在那里头谈生意,你来一句&039;我还不是会员,进不去&039;,确实有些丢份啊。

别人估计直接就觉得你分量不够,没资格和他们谈了。

“你对搬去山顶,有很深的执念啊?”

秦政道:“都说那上头是富了几代的人家。但我秦家祖上,康干年间就是十三行里的一家了。不比他们早啊?”

“要是没有解放后那三十年,你家应该现在还是巨富吧?不是听说后来有些资产发还了么?”

“嗯,是还了栋老宅子。但里头的物件基本找不回来了,还回来的部分也有赝品。我82年回去的时候,老宅子已经被他们开会商量后卖掉了。我爸还给我留了一份,他拿着。家里人是知道我游去香港了的,只是不确定我有没有乏力、淹死在半路。”

当时父母和大哥各一份半、他和另外个哥哥各占一份,三个出嫁多年的姐姐也各占了半份。

剩下一份,留着逢年过节公中聚餐的时候用。

后来这钱用完了,是他贴补的。

那会儿大家已经穷得要揭不开锅了。

关键一家子没读过多少书的文盲,在70末、80年代也是不好找工作。

不卖房子怎么办?

大哥、二哥、三姐、四t姐小时候还读过小学,但50年代就有运动起来了。

全家都成了黑五类,没资格读书了。得,一起当文盲吧。

但下一代不能让他们继续当文盲了啊。

卖房子分了钱,分散租房子住。把下一代都送去学校读书。

至于老大如今继承的老宅,是父母后来的住处。

后来兄弟姊妹都有钱了,也就没人跟他争。

大哥还问过他要不要。那又不是真的老宅,他要来干嘛?

闻轻道:“我听父母说,闹饥荒那三年我们那里饿死不少人。你们一家九口能整整齐齐也就不错了。”

秦政想了想,“不是一家九口,我爸还有三个小老婆。解放后,《婚姻法》要求必须一夫一妻,那三个小妈都被政府要求离婚了。”

闻轻道:“那你们七个”

那个年代,很多母亲一个人就生了好几个,生十个的都有。

所以她一直以为七个都是秦政的妈妈生的。

“不是一个妈的。我只晓得我和大哥、三姐是一个妈。另外四个兄姐和三个小妈,我也无法一一对应。她们离婚走了之后,又改嫁生了孩子。大家并没有走动。大哥和我说过, 50年代初,我们家的产业都充公了。当时还住在广州,我爸妈在自家厂子和银行担任挂名的副厂长、副行长,还有一份不错的工资。另外就是四马分肥,不是还给资本家分红25么。但后来开始搞运动,分红年限到了,工作也戳脱了。”

秦政顿了顿,“至于说一家九口都活了下来。那是因为抗战的时候,我爷爷、奶奶捐了不少大洋。当时都上《县志》了。运动一起,那些人跑到我们家说要打倒资本家,□□!我爸拿着《县志》去找了政府的人。政府认了我们家这份贡献,还给宣传了一下。所以,我们也只是和其他人一样受穷、受累,没有格外挨整。又因为住海边,赶海多少有点收获。吃不胖,但是也饿不死。那会儿倒是有资格读书了,但没钱。下头四个就我读了小学。当然,也有人拿着鸡毛当令箭来刁难人。我那会儿倒懂事不懂事的,听大哥讲述解放前几年他当小少爷过的好日子,又听同村人说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